專利意識不強 中國電纜企業“走出去”戰略受挫
發布時間:2017-12-21
現如今,我國各行各業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專利意識不強的情況,電纜行業同樣如此,近年來,“走出去”的呼聲越來越強,各電纜生產企業也都紛紛量身定制“走出去”的戰略和策略,可是因為專利意識不強,讓中國的電纜生產制造商在國際市場競爭中,嘗盡苦頭。何況,真正能夠實現“走出去”的企業占比不高,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電纜生產企業長期徘徊在中低端市場競爭,一直難以以高端身份打入國際市場,因此目前即使對于已進入國際市場的電纜生產企業來說,一般也放棄了國外高端市場。
但即便是這樣,在國外市場中,中國電纜競爭力也大打折扣,一方面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嚴重,另外一方面就是通過專利保護之名行獨占排他和壟斷之實。尤其是對進入美國市場的中資企業來說,最大的挑戰不是有形的貿易壁壘,而是表現在法律層面的非關稅的貿易壁壘,特別是知識產權的訴訟風險。因此,國內電纜企業在進軍全球市場的征程上,利用知識產權打造核心競爭力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,已成為國內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此外,專利和創新作為電纜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具體表現,國內電線電纜生產企業也暴露出嚴重的專利意識不強的問題,相較于國外發達國家,我國電纜行業的專利數量和質量呈現明顯的劣勢,而專利成果轉化率更是低的驚人。據統計資料顯示,如果按照人均計算,我國專利數量與發達國家相比為14:100。除此之外,我國專利成果轉化率更是低至20%左右,專利產業化率約5%左右,而發達國家專利轉化率能達到80%左右。我國專利技術轉讓實施率(即全國專利技術轉讓合同數量與全國專利授權數量之比)只有0.29%,這與發達國家5%左右的實施率存在巨大差距。